創造力素養培訓 04創造力的歷程

★★我的創意探索之旅:從發想到獲獎★★

我發現創造力不是靈光一閃的事,而是一趟有趣的旅程!就像是我發明「組合式蚊帳」的過程,一開始我會經歷「準備期」,仔細觀察現有蚊帳的問題,像是體積太大、難清洗。接著是「醞釀期」,就算看起來沒在做什麼,其實我的大腦一直在默默思考,把資訊連結起來。某天「頓悟期」來了,我突然想到「可拆卸重組」這個點子!最後是「驗證期」,我開始設計原型不斷調整,並申請了專利,雖然沒實際做出產品,但我的想法通過了專利,甚至讓我獲獎!這趟創造力之旅真是充滿驚喜,也讓我學到很多。

創造力的神奇旅程:從「啊哈!」到「真的做出來了!」

創造力聽起來很酷,好像只有特別厲害的人才有,但其實不是喔!我發現創造力就像一趟神奇的旅程,它不是突然就「碰!」一聲變出來的,而是會一步一步、慢慢地生長。就像我想要做出一個超厲害的玩具,我得先想好要怎麼做,準備好材料,然後動手試試看,可能還會失敗好幾次,最後才成功。

在這趟創造力的旅程中,我們會經過幾個重要的車站,每個車站都有不同的風景和任務。現在,就讓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理解的創造力旅程吧!

◆創造力是怎麼開始的?準備階段◆

當我們想要創造新的東西或解決問題時,第一步總是要先做準備,就像我想要烤一個全新的蛋糕,首先必須找很多食譜、認識不同的食材,了解烘焙技巧。這個階段就像是在為我的創造力累積知識和經驗。

◆靈感還沒來?醞釀階段◆

當我把資料都收集好後,有時會感覺什麼都沒做,甚至覺得進展緩慢。其實,這是我的大腦在背景默默工作,將資訊串連起來,就像做麵包時需要等麵團發酵一樣。

那段時間我會去運動、散步、和朋友聊天,甚至睡覺,但其實我的腦袋還在處理資料。有時突然會冒出一些小點子,雖然這些想法不完整,但卻是重要的開始。

◆突然的靈光!頓悟階段◆

當我的大腦醞釀夠了,就會迎來「靈光一閃」的瞬間。這時,我會突然想到一個很棒的解決方法或創意點子。這就是創造力的重要瞬間,點子清晰了起來。

◆這個點子能用嗎?驗證階段◆

有了點子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驗證它是否真的可行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原型,讓朋友和潛在用戶試用,聽取他們的意見。之後可能會發現原本的點子還有一些不夠好的地方,因此我再不斷調整設計,直到點子變得成熟,真的能夠符合一般人使用的需要。

◆從問題到環保杯的誕生◆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到創造力的例子,比如環保杯。最初人們使用一次性杯子,雖然方便,但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

我覺得發明環保杯的人一定也是先發現了這些問題:

他們會去觀察和分析,發現一次性杯子用量真的很大,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可怕的污染,比如說新聞上常常看到的垃圾山和海洋塑膠垃圾。

接著,他們會去累積各種知識,像是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例如玻璃、不鏽鋼、塑膠、矽膠,哪種材料比較保溫、比較耐用、比較好回收。他們也會去研究現有的水壺或馬克杯,想想它們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然後,他們還會去了解大家對杯子的需求,像是通勤族希望杯子輕巧好帶,辦公室的人希望保溫保冷效果好,運動的人則需要杯子防漏又耐摔。這些需求都是他們未來設計環保杯的重要參考。

有人了解這些需求之後後,開始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思考如何製造更環保又好用的杯子。研究的人花了很長時間去醞釀想法,他腦中經常會浮現零碎的念頭,例如「杯子如果能摺疊更好?」某一天,他突然想到可以設計一個能伸縮摺疊的矽膠環保杯,輕巧又環保!接著,他製作原型進行測試,讓朋友試用後不斷改進,最後成功將它推廣到市場。

◆小空間的救星:沙發床的故事◆

沙發床的發明也是這樣的過程。以前很多住小套房或小公寓的人,家裡空間不夠大,如果客人來過夜,就很不方便。在沙發床的「準備期」,我覺得發明它的人也是先觀察到了這些問題:

他們會去觀察和分析,發現很多人家裡的客廳空間有限,既需要沙發又需要額外讓客人的睡覺空間,或是希望家具有多一點功能。單純的沙發或床,都不能完全滿足這些複雜的需求。

接著,他們會去累積知識,了解不同家具的結構和材料,像是木材、金屬、布料、彈簧等等。他們也會研究傳統沙發和床的設計原理,思考怎麼把兩種功能結合在一起,同時又不能犧牲舒適度。

再來,他們會去探索需求,看看住小空間的人平時怎麼生活,白天怎麼創造更多活動空間,晚上怎麼快速把客廳變成睡覺的地方;還要了解大家是不是也需要儲物功能,以及對美觀和舒適度的期待。

在醞釀階段時,發明的人偶爾會想起一些有趣的機關設計,比如摺疊椅、推拉門,心想能否運用在沙發上。有一天,他忽然想到:「如果沙發坐墊下有個拉出的機關,可以快速變成床,那就完美了!」他製作出原型測試,發現還有些問題,比如展開不順暢、舒適度不足,就根據試用者的意見繼續調整,直到做出真正好用又受歡迎的沙發床。

◆ 我的「組合式蚊帳」專利研發經過 ◆

圖1 「組合式蚊帳」專利研發經過示意圖

◆ 第一站:準備期 — 我要先做好功課! ◆

在創造的起點,我得先變成一個「偵探」和「學習者」。這個階段,我會廣泛地收集各種資訊,學習相關的知識,並且探索所有可能的方向。

◆ 準備期:觀察蚊帳的問題 ◆

比如夏天蚊蟲很多,我家裡會用蚊帳來防蚊。但我發現市面上的蚊帳多為一體成形,體積大,又難收納,清洗時還塞不進洗衣機,即使是一小部分損壞了也只能整個丟掉,十分浪費。我開始觀察這些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首先,我去思考各種蚊帳的問題,蚊帳掛在房間裡需要大空間展開所以需要體積很大,但在洗衣機裡則需要小空間以便清洗

也研究了各種方便收納和清洗的日用品設計,積累了許多解決方案的靈感。

◆ 醞釀期:隨時都在思考的我 ◆

當我收集了一大堆資訊後,就會進入一個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在做的階段。這時候,我的潛意識會開始默默地處理這些資訊。

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會自動浮現各種模糊的想法,比如:「能不能讓蚊帳在不同空間呈現不同狀態,例如在房間時是大的,在洗衣機裡時是小的?」、「蚊帳如果能夠拆成小塊,是不是更方便收納和清洗?」或是「要怎麼讓拆開的蚊帳再組合回去呢?」雖然這些想法還不完整,但已經開始慢慢連結起來了。我也跟太太女兒討論可能的做法,想到什麼先記錄下來。

◆ 頓悟期:組合式蚊帳的誕生 ◆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可以設計一種蚊帳,它的布料是模組化的!平常可以拆成小片清洗,晚上再組合起來!」這個想法解決了蚊帳尺寸太大難以清洗和收納的問題,也讓損壞的布料可以單獨更換。我再找太太女兒討論這個的做法是否可行,這樣做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想到什麼就記錄下來。由於分割後的蚊帳布材缺乏連結成整體的能力,因此需要引入「產生連結能力的構造元件」,使其在需要時又能重新「組成整體」,有什麼方式可以用來組合?拉鍊或魔鬼沾是否適合?等等想到的就記錄下來。

圖2 組合式蚊帳之爆炸圖

編號說明:1:組合式蚊帳;10:頂面布材;101:頂面布材之側邊;102:吊掛部;11:側面布材;111、112、113:側面布材之側邊;12:第一連結部;13:第二連結部

◆ 驗證期:動手設計組合式蚊帳 ◆

我開始設計組合式蚊帳的原型。我設計了頂面布材與四個側面布材,用魔鬼沾、拉鍊、或鈕扣來連接,測試拆卸和組裝的便利性。我請家人一起設想看看,收集了她們的意見,比如「連接元件要夠牢固、不易脫落」,或者「最好還能增加防蚊密合的設計」。我再分析組合式蚊帳在節省空間、方便清洗、延長使用壽命(只須替換損壞元件)等方面所帶來的好處。評估其製造成本和一般人用起來容易使用嗎?並思考如何推廣以滿足使用者者對便利性、實用性和環保的需求。根據這些思考,我不斷地調整設計,最終設計出真正實用且便利的組合式蚊帳設計。

我將這個設計內容,請專利公司幫忙申請專利,最後通過專利證書。後來因為工作忙碌,我沒有真的去做出來,不過詢問一些相關廠商我的設計是可以順利做出來的,是具有實用性的。能夠真的做出樣品來測試、修改是最好的,不過有時候可能我們沒有時間、經費這樣做,這時候把構想完整寫清楚,經過多角度思考修改,也是可以有機會通過專利、獲得國際創新發明競賽的金牌,我就是這樣通過五十幾個專利、七十幾個國際創新發明競賽的獎牌的。

圖3 組合式蚊帳之組合圖

創造力的旅程,沒有終點線

我發現,創造力的旅程並不是一條直線,它可能會反覆循環。我可能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然後又回到前面的階段重新思考。

但最重要的是,我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嘗試,並且保持開放的心態。因為只有這樣,我的創造力才能真正地展現出來,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變成現實!

這趟創造力的旅程

◆創造力是循環的歷程◆

從外環保杯到沙發床,我們可以體會到創造力並非一下子就能完成,而是會經歷準備、醞釀、頓悟和驗證這樣的循環。

每次的創新都是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誕生的。即使遇到困難或停滯不前,也要給自己時間與空間去思考,保持開放的態度,創造力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邀請你展開你的創造歷程之旅◆

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你了解創造力的歷程,也鼓勵你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嘗試,展現你的創造力!

你有沒有覺得日常生活中,哪一樣東西使用起來不順手?還是有某些功能不夠用?要不要參考我前面寫得四個步驟,展開你的創造歷程之旅

林永禎教授的創新世界
林永禎教授的創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