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成長路系列文章分享作者從父母不識字的貧戶之子,苦讀到台灣大學土木博士,成為大學教授;進而成為通過50多件中美台專利的發明家,教育部100年度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得主(設計文創類全國唯二)。希望文章能陪伴處於困境中的朋友,度過低潮,轉念通達!】
壹、第一次上班的學習與成長
我第一次工作的過程遭遇許多挑戰,在當時真的十分艱辛,事後回想起來,卻是讓我有了大幅成長的機會。只有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當初我面對工作的挑戰,因此而整理出一個從完全不會到熟練的進步方法,接下來將這個經過與方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某些類似情況的人有所幫助。
一、從發呆到發威
我剛開始到水資會上班的時候,第一個禮拜真的過得很迷茫。因為在學校學的大多是理論,真正到了工作現場,看到那些各式各樣的文件或報告,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下手。那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那裡發呆,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不敢亂問。
不過後來我告訴自己,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我開始主動去觀察別的同事是怎麼做事情的?
那些報告是怎麼寫的,遇到不懂的就鼓起勇氣去問前輩,也學著模仿以前做過的案例。慢慢地,我才漸漸找到方向,開始進入狀況,工作也越來越上手了。
比較進入狀況之後,我就開始自己思考,這些事情還能怎麼做得更好。有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動去問科長,不怕問多了被嫌煩。慢慢地,我做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雖然我只是約聘人員,但後來我的速度甚至比一些正式人員還要快一倍。因為這樣,科長只要遇到比較急的工作,就會特別交給我來做,信任我一定能準時完成。
二、連續加班一週比別人晚兩三小時下班,我也習以為常
就這樣我進入水資會水庫規劃科服務,在蕭科長手下做事,參與南部區域大型美濃、瑪家水庫規劃研究工作,因為機會難得,我認真做事,從水量分析、財務評估,到南部山區現場勘察美濃、瑪家水庫地形地貌地質,皆有參與,學到不少知能,當時政府積極推動美濃水庫、瑪家水庫規劃,有時因業務急迫需要連續加班一週比別人晚兩三小時下班,我也習以為常。經常我辦公桌旁邊推放著顧問公司交過來給我們水庫規畫科審查的報告,從地上往上堆到超出桌面,大概總共有110公分高。就是我桌上放不下水庫規畫的報告,才會堆到地上。

審查的報告從地上往上堆到超出桌面
三、連續差一個多月,跟隨資深工程師學習水資源規劃
我也曾經被科長派到中部出差一個多月,跟隨水利局的陳伸賢工程師學習水資源規劃的實務,有點像是跟著師父學習,有問題馬上詢問的樣子。當時我的學習不是在台中市的水利局辦公大樓,而是到比較荒郊野外的外業隊,居住的地方像是鄉下的民宅,浴室廁所都比較簡陋,衛生條件與隱密性沒有很好,女性在這裡工作會比較不方便。我後來搬到台中,還曾經在台中市黎明新村街道上遇到陳伸賢工程師,交談幾句話。後來看新聞,他官位越做越大,曾經擔任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新北市政府副市長。2016年7月,從新北市政府副市長職位退休。
美濃、瑪家水庫的規劃案,雖因環保與安全疑慮於1990年代引發反水庫運動,最終被延緩甚至停建,不過當時在重大水利開發計畫中,我們水庫規劃科具有核心的重要角色。
四、創約聘人員獲研究費、車馬費、考績獎金之首例
因為我認真工作、只要派給我的任務我都全力以赴,順利完成任務。因此受到科長賞識。當時在科長爭取下我創下約聘人員獲得研究費、車馬費、考績獎金之首例!最後因為考上碩士班去進修而離職,離職時科長邀約在餐廳辦兩桌幫我餞行,這也是首例!聽說我離職之後,我的工作補了兩個人來接手。
五、被燒開的水燙傷全身三分之一面積
可能上班太累,有時精神不濟。在上班期間,有一個晚上我燒開水洗澡(當時家裡沒有熱水器),水燒開了很燙,我拿著鍋子兩邊耳朵,因為太燙鬆手,燒開的水,整個淋下來,我的大腿小腿全部紅起來腳會抽痛,燙傷面積約佔全身三分之一,已經晚上九點半,附近診所已關門,於是我用棉質的布,沾米酒包住燙傷部位,米酒比較熱了或乾了就換一塊沾米酒的布,這樣不停地燙傷部位沾米酒,大約到凌晨三點半,腳比較不紅不痛了,於是我去睡覺。早上七點起床後,再用沾米酒的布,包住燙傷部位,八點吃完早餐,去上班,走路褲子摩擦到燙傷部位還是會痛,但是已經沒有劇痛,後來自己慢慢就復原了,沒有留下痕跡。
這件事讓我學到,做事要評估安全性,我不該用手去拿燒燙的鍋子,應該要用厚布包著,先隔熱再拿開水。用米酒包住燙傷部位消炎退熱6小時則是適當的做法,否則我的腳會燙傷嚴重,半個月無法復原。
六、巧遇前水利署長、42年了還記得我
在2025年6月14我到新北市參加水利技師公會會員大會。很巧妙的我遇到以前的水利署長、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因為我曾經(大約民國73年)跟著他身邊一個多月到處勘查與學習水資源開發規劃,覺得有不小的緣分,於是我到前面貴賓席找他合照。
他已經七十多歲,現在是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他前幾次水利技師公會大會沒有來參加,剛好今年有來參加。難得他看到我還有印象,願意熱情與我合照。我很高興能與他合照,驚奇的是他離開會場經過我旁邊時,對我說:「林永禎,我記得你!」

與前水利署長陳伸賢合照
貳、從上班過程我學到的獨門方法
一、案例簡述(核心故事重點)
■ 我剛到水資會時,完全不熟悉實務,常常發呆 → 後來觀察同事、主動問人、模仿前例 → 漸漸上手。
■ 我進一步思考怎麼做得更好,問主管、累積經驗,做到比正式人員還快一倍 → 得到信任。
■ 我面對高壓案子(美濃、瑪家水庫)認真投入、願意連續加班,成為約聘人員裡第一個拿到研究費、車馬費、考績獎金的例子 → 影響後續體制。
■ 意外燙傷 → 學到做事要評估安全性、要用正確工具、用應變方法(米酒消炎)防止更嚴重後果。
■ 過了四十幾年,我遇到當時帶我學習的工程師(後來當署長),他還記得我 → 認真、負責的印象持續留存。
二、從案例中萃取出的方法與類比
【方法名稱】
我給它取一個名字叫做「跟學練進化法」,就是「從觀察模仿到主動問學最後迭代優化」的實戰成長法。
這過程像是:
從「發呆」到「發威」的自我升級路徑,
就像一株樹苗,先觀察陽光怎麼照、根怎麼扎,
再吸收營養(問與模仿),然後慢慢長成枝繁葉茂、
最後自己開枝散葉(提出更好的做法)
還能逆境自救(燙傷經驗)不斷修正方法。

一株樹苗跟隨大樹的成長軌跡
【適用情境】
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需要從零開始掌握新領域、迅速提升專業能力並獲得認可的情境,特別是當:
■ 剛進入全新、陌生的工作/專案/學習領域,沒有清楚的操作流程
■ 缺乏完整訓練或資源,需要靠自己摸索
■ 想累積口碑與信任,長期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中留下好印象
■ 面對突發事件或意外,必須在有限資源下自己快速應變處理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幫助您從「摸索階段」快速進入「高效產出」乃至「被高度信任」階段的成長模式。
【執行步驟】
1. 第一步:沉浸式觀察與模仿(度過迷茫期)[找模仿對象模仿]
a. 行動: 在新環境或新任務初期,放下身段,主動觀察資深同事或成功案例的做法。注意他們的流程、溝通方式、文件格式等細節。
b. 目的: 快速吸收基礎知識和操作規範,減少摸索時間,並透過模仿建立初步的執行框架,克服最初的迷茫和不安全感。
c. 案例對應: 我剛到水資會時,「主動去觀察別的同事是怎麼做事情的?」「學著模仿以前做過的案例」,這是我從迷茫中走出來的第一步。
2. 第二步:主動求教與深度實踐(進入狀況期)[主動提問並實踐]
a. 行動: 在初步模仿的基礎上,當遇到不理解或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時,鼓起勇氣主動向直接主管或資深前輩提問。不僅僅問「怎麼做」,更要問「為什麼要這麼做」,並在實踐中反覆練習,將所學內化。
b. 目的: 透過提問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個性化的指導,將模仿的動作轉化為自主的技能,從而加快進入狀況的速度。
c. 案例對應: 我「遇到不懂的就鼓起勇氣去問前輩」,並在工作中「慢慢地,才漸漸找到方向,開始進入狀況,工作也越來越上手了」。同時,我也曾「跟隨陳伸賢工程師學習水資源規劃的實務,有點像是跟著師父學習,有問題馬上詢問」。
3. 第三步:自我反思與卓越追求(高效產出期)[從合格改善到卓越]
a. 行動: 在掌握基礎工作後,不滿足於「完成」,而是開始主動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針對潛在的改進點,再次主動向主管尋求更深入的討論和建議。持續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並承擔更多挑戰性任務。
b. 目的: 將個人能力從「合格」提升到「卓越」,不僅完成交辦事項,更能提出優化方案,讓自己在組織中的價值被顯著看見,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c. 案例對應: 我「開始自己思考,這些事情還能怎麼做得更好。有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動去問科長,不怕問多了被嫌煩」,導致我「做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效率也提升了不少」,甚至「比一些正式人員還要快一倍」。科長也因此「只要遇到比較急的工作,就會特別交給我來做」。
4. 第四步:超額奉獻與建立信任(聲譽與機會累積)[超額貢獻被肯定]
a. 行動: 在工作中展現出超越職責範圍的熱情與投入,即使面對挑戰性高、耗時長或條件艱苦的任務,我也全力以赴,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注重人際關係的經營,維護個人的專業形象。
b. 目的: 透過持續的超額產出和高度的責任感,建立起主管和同事對我的絕對信任與高度認可,從而贏得獨特的機會(例如:額外獎勵、重要專案、晉升機會)和持久的人脈資產。
c. 案例對應: 我「連續加班一週比別人晚兩三小時下班,我也習以為常」,「只要派給我的任務我都全力以赴,順利完成任務」,因此「受到科長賞識」,創下了約聘人員獲得研究費、車馬費、考績獎金的首例,離職時科長也為我餞行,工作由兩人接手。甚至時隔多年,前水利署長都對我記憶猶新,這都證明了我在工作中的投入和表現所建立的信任和聲譽。
這個「跟學練進化法」強調的是一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追求卓越的循環過程,每完成一個階段,都會為下一個階段的進步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如同螺旋般不斷向上提升。

「跟學練進化法」示意圖
【核心比喻】
這個方法像「樹苗的生長」:
先扎根(觀察)、吸養(模仿問學)、長高(實戰累積)、
開枝(提出優化)、結果(產生影響),
甚至遇到風雨(危機)也能自己治癒,避免更嚴重損害。
【萃取小結】
方向 | 內容 |
方法名稱 | 跟學練進化法 |
適用情境 | 新手摸索期、陌生領域、缺乏訓練、需獲取信任、需要應變 |
執行步驟 | 1. 允許不熟 → 2. 觀察 → 3. 主動問 → 4. 模仿 → 5. 優化 → 6. 危機應變 |
★你找工作的印象
你還記得第一次上班工作的情況嗎?你遇到過什麼樣子的長官?你如何快速適應工作環境?你如何表現出自己的優點與成就?你當時有什麼做法?可以簡單描述一些,讓我知道嗎?
從觀察模仿
到主動問學
再迭代優化
創高效產出
表現很優異
創獎金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