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成長路系列文章分享作者從父母不識字的貧戶之子,苦讀到台灣大學土木博士,成為大學教授;進而成為通過50多件中美台專利的發明家,教育部100年度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得主(設計文創類全國唯二)。希望文章能陪伴處於困境中的朋友,度過低潮,轉念通達!】
壹、我當兵遭遇許多困境
我當兵的過程遭遇許多困境,在當時真的十分艱辛,好幾次我都要撐不下去,事後回想起來,卻是讓從小在母親過度保護之下的我,有了破殼成長的機會。「平靜的海洋訓練不出偉大的水手」,只有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平靜的環境雖然舒適,卻無法讓人成長和進步。 就像航海一樣,只有經歷風浪,才能鍛鍊出優秀的水手。這句諺語強調了逆境的重要性。在順境中,人們容易安於現狀,缺乏進取的動力。而逆境則能激發人的潛能,迫使人去思考、學習和成長。只有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接下來分享我當兵的一些經歷。
一、我考上大學後才跨出台北市
在讀大學以前,我其實是個「宅男」,活動範圍很小。我所到達過最遠的一次地點,是高中老師帶我們搭車去新竹的清華大學參觀,而平常我自己則只在半個台北市內活動而已。直到考上中原大學後,我才知道原來台灣還有個地方叫中壢。那時我壓根沒想到,自己當兵會跑到台灣最南端的恆春,甚至還跨海去了大、小金門。
二、逛西門町年輕小姐突然跑過來要我們陪她走一段路
我當兵的第一站是北投,在那裡接受新兵訓練。記得有次放假,我跟同梯次的弟兄一起去西門町逛街,當時我們都穿著軍服。有個年輕小姐突然跑過來問我們,能不能陪她走一段路,因為她發現有色狼在跟蹤她。我們就陪她走了一段,那個色狼看到有兩個年輕軍人跟她在一起,覺得無機可乘,於是就離開了,就這樣我們幫她擺脫了危險。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我覺得年輕女生能敏銳地察覺危險,並找到脫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三、光是到部隊報到就花了16小時
新兵訓練結束後,我抽籤被分發到高雄九曲堂。那天早上從北投出發,在帶兵官的帶領下,我們一路搭車、等車、換車,等我到達九曲堂的師部報到時已經是晚上了。接下來又經過旅部、營部的一連串報到,最後到達恆春的步兵連,已經是凌晨一點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五點我就被叫起來集合,跑五千公尺。我當時體力很差,越跑越慢,但我還是憑著意志力跑完了全程。
四、首次戰技訓練從三層樓高摔下來
接下來的假日,我們步兵連因為是「輪值機動連」,所以必須負責營區的安全警戒,沒有放假。緊接著又要準備迎接國慶日,為了戰技測驗,我們又加強訓練,結果整個旅又沒放假。
後來雖然放了幾次假,但還不到一個月,整個營又要進行基地訓練,有各種測驗等著我們。我在北投受的是「政戰訓練」,內容大多是思想教育,而且當時我們單位的槍和刺刀都剛好送去保養,新兵訓練時也沒什麼戶外課程,所以在分發前,我連槍和刺刀都沒看過。報到後,除了每天晨跑,我幾乎都從事文書工作,沒受過什麼戰技訓練。第一次全副武裝(背包、槍、刺刀、子彈這些都要背在身上)爬竹竿的時候,我竟然從三層樓高的爬竿頂上摔了下來,結果骨膜破裂,完全動彈不得。我被背到附近的國術館治療,之後的兩個月都跛著腳走路,當然也不用參加後續的測驗了。
五、最艱辛的一次行軍
接下來的「營測驗」,我們從屏東恆春走到台南新化,又進行了一次戰技訓練。之後還有「師對抗」演習,我們要從高雄九曲堂走到台中大度山。一路上,我們睡在雞舍、豬舍,甚至墳場,頂著八月攝氏38度的高溫,背著二十幾公斤重的裝備,整天不停地走,全身臭汗淋漓。途中還遇到傾盆大雨,我跟背包裡的衣物全部濕透。最慘的是行軍15天才洗了一次澡。
六、震撼人心的戰爭場景
最後,我們到達了兩軍交戰的區域。我當時在右翼旅的前衛營(一個旅有五個營,前衛營衝在最前面)裡的尖兵連(一個營有五個連,尖兵連在最前面),演習開始後,我整天一直跑來跑去,不是攻擊就是轉方向行軍,最後我竟然走散了。
當我來到兩軍交戰地點,我看到兩邊各有成千上萬的人衝過來,後面跟著二十幾輛坦克車,天空中還有數十架戰鬥機呼嘯而過,連地面都在震動。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簡直身在戰爭電影中,身體靈魂震撼,令人難以忘懷。
七、無水電的山區、隨時緊急集合的安台營
春節前,我們部隊又調動到屏東潮州的山區裡。那裡沒有水電,所以下午五、六點後就只能靠蠟燭和手電筒照明。冬天洗澡還要走一小時的路,到山中的溪水裡才能洗,當身體碰到冰冷的溪水時,居然會冒出白煙,這種體驗真的特別難忘!
後來在衛武營擔任「安台營」(全台灣的機動防衛營隊)時,更是隨時會有將軍來緊急集合,進行保衛台灣的演習。這些各種體力上的挑戰,我相信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回憶。
八、烈嶼送公文冒著生命危險
後來,我所在的軍營移防到了大、小金門。從台灣到金門,當時搭的船就像貨船一樣,海浪大一點船就搖搖晃晃,不少人都吐了。不久又從金門移防到烈嶼(小金門)。
在烈嶼的時候,有次我為了趕著送公文,我曾經在宵禁時間,深夜四點獨自穿過烈嶼公墓走了一小時,才把公文送到營部。要知道,在當時宵禁時間外出,一個不小心是有可能被誤認而開槍射殺,當時只是急著不耽誤任務,後來回想起來真是危險。
九、磨練意志的軍旅生涯
我在當兵時擔任政戰士,因為我比較直,腦筋不會轉彎,不會把會議紀錄寫得很漂亮,字也寫得不好看,常常被營輔導長責備,甚至有時候他會把我寫的記錄摔到門外。我覺得當兵最難過的部分,不是體力上的操練,甚至連戰技測驗時摔傷骨膜破裂,或是身在戰爭場面中,都比不上被輕視和侮辱的感覺。當時軍中有一句口號:「合理的叫訓練,不合理的叫磨練」,就是要訓練我們能適應各種環境挑戰的戰士。但我卻很難適應這種環境,讓我覺得特別辛苦。
十、苦難化為成長的養分
當兵鍛鍊的不只是體能,還有強韌的意志力。退伍後,有次跟大學同學聊天,聊到當兵的事。有位同學說他當兵很無聊,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做的是文書類工作。我聽了之後,便跟他分享了我當兵時的許多故事和感受。這時候我才覺得,「當苦難過去,一切都化為成長的養分!」這也讓我更堅強,更懂得珍惜苦難生活的可貴。
貳、從當兵過程我學到的獨門「逆境鍛鍊法」
一、方法概念
1.方法名稱
當兵這個經歷我覺得可推論出一個我稱為「逆境鍛鍊法」的方法。這是一種主動或被動地透過刻意經歷挑戰與艱困歷練,來突破個人舒適圈,並獲得深層成長的實踐方式。
2.核心精神暗喻
■「平靜的海洋訓練不出偉大的水手」
→ 苦難就像風浪,能催化一個人真正成長。強調在逆境中突破與成長。
■「破殼的痛,是成長的起點」
→ 經歷痛苦的過程,其實是在破殼,準備飛翔。
3.適用情境
這個「逆境鍛鍊法」適用於各種需要個人突破、能力提升,以及培養堅韌意志的情境,包括但不限於:
■ 個人成長與發展: 無論是職業生涯的瓶頸、學業上的挑戰,或是個人習慣的養成,當感覺停滯不前時,可以主動尋求或接受挑戰。
■ 新環境適應: 轉換工作、搬遷到新城市、進入新的學習階段,這些未知且可能充滿不適的環境,是實踐此心法的絕佳機會。
■ 團隊建立與領導力培養: 領導者可以刻意創造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或環境,讓團隊成員在共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升協作能力與應變能力。
■ 創新與問題解決: 當面臨複雜或看似無解的問題時,跳脫舒適圈,嘗試不同的方法,甚至置身於壓力之下,往往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 親子教育: 適度地讓孩子面對挫折與困難,而非過度保護,能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抗壓性。
二、執行步驟
這個心法的執行並非盲目地追求苦難,而是有意識地從中學習和成長。以下是具體的執行步驟:
1.步驟一:設計逆境:選擇或規劃逆境,認知挑戰與不適
■ 覺察舒適圈: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是否長期處於舒適、缺乏變化的環境。我的例子是從小在母親過度保護下,活動範圍小,這就是一個需要被「破殼」的舒適圈。
■ 辨識潛在挑戰: 主動尋找或分析當前環境中存在的挑戰、困難或不適感。這可能包括身體上的勞累、心理上的壓力、認知上的不足,甚至是情感上的不適(如被輕視和侮辱)。我當兵的經歷中,從身體的行軍、戰技訓練,到心理的適應軍中文化,都是挑戰。
2.步驟二:投入逆境:面對逆境,努力適應,迎難而上,專注當下
■ 接受而非逃避: 當挑戰來臨時,選擇勇敢面對而非退縮。我提到「光是到部隊報到就花了16小時」、「跑五千公尺」等,即使體力不支,我仍憑意志力堅持跑完。
■ 保持開放心態: 將困難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非單純的磨難。即使在「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的口號下感到不適,我仍努力適應。
■ 專注於當下任務: 將精力集中在克服眼前的困難,而非過度擔憂結果。例如我在烈嶼送公文時,專注於完成任務而未被宵禁的危險嚇倒。
3.步驟三:克服逆境:正面迎擊,克服困難,短期做法,堅持到底
■ 即時或事後反思: 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或事情結束後,花時間思考這次經歷帶來的啟示。我當兵結束後回想,覺得是「破殼成長的機會」。
■ 連結內在成長: 將外部的困境與內在能力的提升聯繫起來,例如我體認到「年輕女生能敏銳地察覺危險,並找到脫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以及我自己的意志力、適應力被鍛鍊。
■ 當下行動策略: 分辨出當下各種事件的輕重緩急,依序一項一項處理,思考是當方法與工具,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
4.步驟四:萃取逆境:萃取逆境經驗化為養分,內化與應用反思,形成頎長處理模式,持續優化
■ 強化心智模式: 將「逆境是成長的機會」這種信念內化,形成一種積極應對挑戰的心態。
■ 遷移學習成果: 將從一次逆境中學到的經驗和能力,應用到其他相似或不同的情境中。我的軍旅經驗讓我更能面對未來的困難,並且能夠與同學分享,這本身就是一種應用。
■ 持續自我挑戰: 在新的階段,繼續尋找或接受適度的挑戰,避免再次陷入過度安逸的狀態。
逆境鍛鍊法的步驟示意圖
三、結語
正如我從一個「宅在半個台北市」的年輕人,走過半個台灣、戰爭場景、烈嶼、無電山區,經歷無數撞牆與戰鬥,最後學會說:「當苦難過去,一切都化為成長的養分。」
這就是「以苦為師的逆境鍛鍊法」,也是破殼成長法:讓風浪成為你的船帆,讓挫折成為你的蛻變契機。
我的這些經歷,都是「逆境鍛鍊法」最生動的案例。透過這樣的拆解與思考,相信我未來在面對困境時,也能更有意識地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你讀者覺得這樣的心法分析,對你未來的人生會有所啟發嗎?
★你的當兵印象
你還記得讀當兵時候發生過什麼事?你遇到過什麼樣子的長官與同伴?你當時有什麼感覺? 可以簡單描述一些,讓我知道嗎?
用步行走半個台灣
我置身戰爭場面中
一戰技訓練就受傷
行軍半月才洗次澡
冒生命危險送公文
難忘臨時演員體驗
軍旅生涯磨練意志
苦難化為成長養分